-
- 從節能建筑向綠色建筑跨越
- 發布日期:2020年03月12日 點擊次數:35 所屬分類:新聞動態
一、建筑節能在北方地區是節能減排重點領域
在我國,工業能耗、建筑能耗、交通能耗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領域,也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笆晃濉币詠淼墓澞軠p排工作部署,都明確要把工業、建筑、交通作為節能重點領域,大力推進節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我國建筑能耗約占能源消耗總量的28%。據統計,目前我國城鎮累計建成節能建筑面積28.5億平方米,占城鎮既有建筑總量的16.1%;這也意味著既有建筑中近84%屬于高能耗建筑。建筑建成后的運行過程中,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等方面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比同等氣候條件下先進 高出2-3倍。北方地區集中供熱的建筑面積63億平方米,占全國建筑面積總量的10%多一點,卻占全國城鎮建筑總能耗的40%。建筑節能對北方冬冷夏熱地區的節能減排尤其重要。據測算,
建筑運行用能在我國能源總消耗量中所占比例已從1978 年的10%上升到 2003 年的27.2%,而根據發達 經驗,這個比例將逐步提高到35%-40%。如果把建筑建造過程能耗計算在內,建筑能耗將占社會能耗的46.7%。從排放方面看,每建造1平方米房屋要釋放1.8噸二氧化碳。在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建筑碳排放占到了50%以上,這一比例遠遠高于交通和工業等領域。到2020年,全國城鄉房屋建筑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在建筑快速增長的同時,建筑用能也持續增長,所以建筑無疑已經超越工業、交通成為用能大戶和主要增長點,建筑節能也就成為提高全社會能源使用效率的首要方面。
“十一五”期間,我省共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2120.8萬平方米,超額完成 下達的1900萬平方米改造任務。據測算,我省“十一五”期間完成節能改造的2120萬平方米居住建筑,在20年使用期內,可節能460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1440萬噸、二氧化硫93萬噸,節能減排效果十分突出?!笆濉备脑?900萬平米,將實現年節能85萬噸標準煤的能力。事實也充分證明,建筑節能空間巨大,方法可行,效果確切。
按照建筑建成與否,建筑節能的增量工作可以分為新建節能建筑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兩大方面。對于新建建筑,建設部計劃到2010年底,城鎮建筑達到節能50%的設計標準,其中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實施節能65%的設計標準。北京市已經于2011年起,率先執行新建建筑節能75%的標準。對于有改造價值的既有建筑,計劃從“十一五”開始用三個五年計劃的時間,完成節能改造。如果這些目標能夠實現,到2020年,建筑能耗將比2005年下降50%,即使按照建筑能耗占社會能耗28%的比例計算,保守估計也將拉動社會總能耗下降14個百分點,有力地支持我國做出的單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指標的實現。
二、建筑節能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能夠擴大即期消費
近年來,歐美 的經濟危機持續發展,對我國的負面影響持續發展,隨著歐債危機蔓延,甚至有可能逐漸加大。擴大國內消費、保增長、保穩定成為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和工作目標。
建筑節能的經濟性已經為很多分析和實踐證明,它意味著,節能建筑或者進行節能改造的建筑,其全壽命周期總費用將會比非節能建筑下降。在保增長的當下,建筑節能似乎與擴大內需存在著矛盾。實際上,建筑節能的經濟性體現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中,而在全壽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其成本、能耗并不都是下降的。建筑的全壽命周期應當包括建筑原材料的獲取,建筑材料的制造、運輸和安裝,建筑系統的建造、運行、維護以及 *后的拆除等全過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新建節能建筑都會增加建筑成本,只是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的成本能夠在較短時間內,通過能源消耗減少的方式得到回收,而新建節能建筑相比非節能建筑建造成本的增加部分,也同樣能夠在未來不長時間內的使用中,因運行能耗的降低而得到補償。也就是說,建筑節能工作不僅能降低建筑的終生成本,而且會擴大即期消費。據測算,新建建筑安裝供熱計量及溫控裝置,每套大約1800元,增加建設成本每平方米200元;對非節能建筑進行供熱管網和維護結構改造,并加裝供熱計量及溫控裝置,每平方米約需200元?!笆濉逼陂g我省僅實施供熱計量改革,就需直接投資150多億元,加上與節能改造相關的舊住宅區整治、公共建筑修繕費用以及相關產業的配套聯動,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通過擴大即期消費,直接拉動儀器儀表、新型保溫建材、節能門窗、新能源、專項工程施工以及合同能源管理、建筑科技開發等產業的發展,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三、建筑節能提升居住舒適度、改善民生
建筑節能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新建建筑實施節能標準;二是對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三是合理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對于北方夏熱冬冷地區來說,現階段節能改造的主要工作,一是改革供熱采暖計量計費方式,改“單位包費、福利供熱”、“大鍋飯”為“集中供暖、分戶計量”,“誰用熱,誰付費;多用熱,多付費,不用熱,不付費”,只有這個機制建立起來,才能有效激勵用戶進行全面改造。節能不省錢,將使用戶失去節能改造的積極性。二是提高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包括外墻、屋頂以及門窗使用保溫隔熱性能更好的材料、技術和產品。我省17個設區市都出臺了供熱計量收費政策和標準,并明確了“十二五”各年份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目標任務。
下達給我省“十一五”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任務1900萬平方米,實際完成2120萬平方米。完成改造的住宅,單位面積能耗大約下降25%左右。在熱源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供暖期居室溫度比改造前普遍升高3-6攝氏度;夏季空調開啟時間下降,用電費用節省了,仍能達到以往的舒適溫度;同時由于采用的隔熱保溫材料同時兼具隔音效果,居室隔音性能得到顯著提升,室內噪音降低,居住更加安靜;一些地方把節能改造與舊居住區綜合整治結合起來,使得建筑外觀得到美化,居民居住條件改善,生活環境更加優美。由于實行供熱計量改革,不僅顯著降低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而且促使居民有限度用熱,在家開暖氣,離開家關暖氣,杜絕開窗散熱現象,使得用熱總量下降。據估算,在北方地區,如果供熱是可以調節的,并且用戶有動力對房間供熱進行調節,不再開窗散熱,可以節約15%的能耗;如果是可計量的,主人離開時把暖氣關掉,回來以后再開,就可以節約30%的能耗。供熱計量改革在不增加熱源的前提下,增加供熱面積,擴大集中供暖的覆蓋面,相當于提高了供熱能力,使更多的居民告別小煤爐、土暖氣以及煤煙氣甚至煤氣中毒的潛在危險,享受到集中供熱的安全、便利和溫暖。供熱計量改革和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也因此被稱為“暖房”、“暖心”的民生工程。
節能,意味著節省能耗費用,采暖費用和夏季空調電費下降,降低了居民的居住能源開支。2010到2011年度采暖期,山東省實行供熱分戶計量收費的建筑達到2461萬平方米,涉及居民家庭19.7萬戶,采暖費平均降低14.3%。節能,也意味著減少污染物排放,天更藍,水更清,空氣質量得到改善?!笆濉备脑?900萬平米,在實現年節能85萬噸標準煤的能力的同時,將實現減排二氧化碳268萬噸和二氧化硫17萬噸的能力。
四、綠色建筑是全方位、全周期的節能建筑、生態建筑
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它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對于一座建筑而言,全壽命周期應當包括建筑原材料的獲取,建筑材料的制造、運輸和安裝,建筑系統的建造、運行、維護以及 *后的拆除等全過程。綠色建筑不僅是對全球變暖所做出的利他主義的回應,而且將從一定意義上改變人們的生活,讓居住生活更加舒適、健康、節能、環保,并進一步推動經濟的發展。美國圣地亞哥大學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綠色建筑中工作的租戶能夠提高生產力,減少病假天數;因而綠色建筑辦公面積的空置率低,且租金較高。建筑從勘測、設計、建設、運營、改造到拆除這一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成本只占25%,其余絕大部分被運行成本所占據。如果購買了真正的綠色住宅,每期要繳的水、電、采暖、燃氣費用可以減少很多。未來供熱計價進一步趨于合理,綠色建筑相比非節能建筑,能耗和運行費用將會節省1/2到3/4,如果再加上對資源稅、碳排放稅的節省以致減免,那就更加可觀。在此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淺層地熱、空調廢熱回收、廢水熱能回收、空氣能、生物質能,就可以實現建筑的零能耗、零排放。如果實現分布式再生能源利用系統,比如建筑太陽能發電能夠實現并網,可再生能源得到綜合利用,就不僅可以調劑能源余缺,還有可能實現建筑負能耗、負排放。如果說,節能建筑為全社會實現節能目標做出了重大貢獻,那么在工業領域、交通領域節能減排達到一定水平,遭遇到瓶頸的情況下,綠色建筑還將為全社會的減排目標的實現再立新功。
五、從節能建筑向綠色建筑跨越
綠色建筑有這么多好處,但真正要大面積推廣確實還面臨兩個難題,一是經濟外部性,二是信息不對稱,總體表現為市場需求和供給均嚴重欠缺。
綠色建筑在當下屬于市場失靈領域,綠色建筑期初的增量建設資金由開發商投入,但是運行期節能的好處卻由業主享受,從而產生正的經濟外部性。業主并不愿意因為節能更傾向選擇節能建筑,更不愿意額外支付開發成本,開發商得不到相應的報酬、褒獎,或者報酬和褒獎明顯偏低,或者需要承擔額外的成本和風險,因此缺乏開發的動力。
在綠色建筑的評價和選擇決策問題上,建筑開發商和消費者的信息嚴重不對稱。開發商明知綠色建筑會給業主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利益,但是權衡成本、收益和風險后往往決定不開發綠色建筑,而潛在消費者在對綠色建筑的優勢并不了解的情況下,只會選擇價格低的產品,不愿意承擔額外的開發建設費用。2005年建設部建筑節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南北中三種不同氣候帶的居民對建筑節能產品的認同度均值為,低認同度占51.1%,一般認同度占45.96,較高認同度僅占2.53%;對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74%的居民只愿意承擔10%以下的投入成本;而節能建筑產品的銷售量銷量差的占到39%,銷售量偏差的占19%,與一般建筑無差別的占30%,非常好的僅占4%。這說明當時的節能建筑市場需求嚴重不足,如果不是依靠實施強制標準的實施,不會有5年后節能建筑達到新建建筑95%的成果。但也是因為強制標準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沒有對市場予以充分的引導,市場機制的作用沒有發揮,節能建筑、綠色建筑的市場同樣需求在 仍然欠缺。
存在經濟外部性和信息不對稱時,僅靠市場機制不能促使資源達到****配置和社會福利的****化,政府均應當適度干預。發展綠色建筑難以象發展節能建筑那樣實行強制標準。因為綠色建筑有很強的個性,更注重因地制宜,與生態環境融為一體,而建筑的坐落環境千差萬別,無法制定出一刀切的標準。綠色建筑的設計開發也更加依賴設計、******的創造性的發揮。因此需要政府在制定準入標準的基礎上,出臺有效的激勵措施。激勵綠色建筑科研、設計、開發各方充分發揮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開發出個性鮮明、各具特點的綠色建筑,開創綠色建筑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局面。
住建部門已經初步確立了綠色建筑評價和標識的規范、標準和方法。包括《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識技術細則》,并下發了《關于推進一二****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工作的通知》,開始綠色建筑的評定標識工作。綠色建筑標識的評定和推廣,將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信息的不對稱,為潛在用戶提供有效的決策參考依據。我省是較早獲準開展一星、二星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省份。今年5月11日,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公共建筑節能工作的通知》,****提出,將在全國推廣高能耗建筑的能效公示。這也標志著建筑能耗限額標準的初步實施。預計今后還會繼續出臺財政、稅收、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激勵、獎懲措施,培育新型節能服務機構,鼓勵開展合同能源管理等新形式的綠色建筑服務。
- 相關標簽:新聞動態
-
上一篇:建筑節能應從節約做起
下一篇: *后一篇